2020年11月20日下午两点,九位本科生齐聚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,报告了过去一年半的本科生科研成果。张华伟、黎卓、邵立晶、陈弦、王科等五位老师担任答辩评委。
同学们的研究范围很广,从稀疏的星际介质,到致密的的中子星,既包括了近几年大热的引力波、快速射电暴,还涵盖了中子星、星系研究领域的新发现。
致密星是恒星演化末期的产物,比如中子星、夸克星和黑洞,快速射电暴就很有可能来自强磁场的中子星。林小靖发现6颗脉冲星的单脉冲相位存在奇特的负相关,其背后可能存在着有趣的物理机制。王惠美从快速射电暴的色散量中提取出光子质量引起的色散量,对光子质量进行限制。
暗物质也有可能集中于致密星的强引力环境中,或者以致密物质的形式存在。中子星吸积的暗物质有可能塌缩形成黑洞,并吞噬中子星,王弋尘基于上述图像和中子星观测,限制了暗物质粒子和中子散射的截面。邓景元考虑了夸克团块作为暗物质候选模型在地球时,采用电磁探测和引力探测的可能性。
引力探测是近几年开辟的观测窗口。LIGO/Virgo探测器通过引力波信号,发现了很多双黑洞、双中子星、黑洞-中子星的并合事件。未来的LISA探测器期望发现更多并合前夕的双星系统。安子訸使用双中子星并合的引力波检验了不同的引力理论。宣泽远研究了“受第三体影响的加速度” (peculiar acceleration),相对论聚束效应,以及气体环境对于引力波探测的影响。
星系中的气体环境也一直是天文研究的重点。余江晖发现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X射线会影响河内原行星盘中有机小分子丰度,并获得了超出传统尘埃反应模型的结果。李杭远改进了旋涡星系的盘内气体运动学模型,通过拟合高分辨速度场得到的气体径向运动和动力学较为符合。梁泽众从22个星系的样本中发现,星系盘中非对称恒星结构产生的力矩与气体分布可能存在联系。
确立课题,设计研究方案,处理观测数据,和指导老师讨论,反复修改;开展理论计算,和指导老师讨论,反复修改;分析结果,和指导老师讨论,反复修改;得出结论,和指导老师讨论,反复修改;总结成文,和指导老师讨论,反复修改;制作ppt,和指导老师讨论,反复修改;上台展示,回答评委提问,完结撒花。同学们在一年半的反复修改中熟悉了科研的前沿、方法和流程,在今天的精彩报告中,为本科生科研画上了完美的句号。